贵州的风俗习惯

天浩

贵州这地方,山多水多,寨子藏在云雾里,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像辣椒面一样,撒在生活的角角落落,热热闹闹又有味儿。

贵州的风俗习惯

1. 吃饭先敬酒

贵州人待客,酒比话先到。客人一上桌,牛角杯、土碗全摆上,唱着敬酒歌就往你手里塞。规矩是"高山流水"——几个人端着酒壶叠着倒,酒水拉得老长,你得一口气喝完,不然主人觉得你没诚意。要是躲酒?嘿,姑娘们笑着围过来,歌越唱越响,非得让你喝到摆手认输才行。

2. 酸汤当家

"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蹿蹿",这话在贵州真不假。红酸汤用番茄和米汤发酵,白酸汤拿淘米水泡野椒,煮鱼炖肉香得人流口水。谁家灶台上没两坛老酸汤,就像炒菜没放盐。外地人头回吃可能咧嘴,本地人离了这口就念叨:"馋得心慌!"

3. 节日比年热闹

苗家的"四月八"、侗族的"萨玛节",比过年还欢腾。姑娘们满身银饰哗啦啦响,后生吹芦笙踩烂泥田抢鸭子,老头老太蹲路边喝"转转酒"。最绝的是"斗牛节",两头大水牯打架,围观的人比牛还激动,输赢定了,主人家立马拉牛去烧烤,全寨子分着吃。

4. 丧事当喜事办

贵州山里碰上老人过世,孝子请来唢呐班子,吹《好日子》和《常回家看看》。棺材漆得红艳艳,亲戚带着糯米饭来,小孩们抢糖吃。土家族还"跳丧",围着棺材又唱又跳:"活够岁数归西去,阴间路上慢慢游!"外人看着懵,本地人说:"老人家辛苦一辈子,热热闹闹送才对。"

5. 山歌当微信

以前没手机,隔着山头谈恋爱全靠吼。苗族青年"游方"时,小伙子唱:"阿妹走路像水飘,哥想搭座风雨桥!"姑娘回:"想吃李子不怕酸,想连阿哥不怕穷!"现在虽然都用智能手机了,但赶场天集市上,还能看见老头老太对山歌,唱赢了比抢到红包还得意。

6. 迷信又实在

孩子夜哭,老人半夜拿件衣服喊魂:"三魂七魄回家咯!"但转头又很实际——拜菩萨求雨,田里照样挖沟渠;算命先生说忌动土,可房子漏雨了抄起锄头就修。问他们信不信?答案准是:"搞不清楚嘛,先做了再说!"

贵州的老规矩像山里的野果子,看着不起眼,嚼着有滋味。年轻人现在也穿牛仔裤喝奶茶,可只要寨子里的铜鼓一响,芦笙一吹,骨子里的那股劲儿就冒出来了:"老祖宗的东西,丢不得嘛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