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年,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多伦多大学校园里,满眼都是红砖老建筑和匆匆赶课的学生。2009年的多大,WiFi还没全覆盖,学生们挤在图书馆抢电脑,用翻盖手机发短信约咖啡——现在想来,简直像出土文物!
1. 学费还没那么吓人
09年国际生学费大概2万加币出头,本地生更便宜。我室友用兼职超市收银的钱就能Cover一半学费,放现在简直天方夜谭。当时学生论坛最火的帖子是《怎么用meal plan省钱》,现在首页飘着的全是《交不起房租怎么办》。
2. 上课全靠吼
教授上课不用麦克风,后排同学得伸着脖子听。PPT?有的老教授还在用透明胶片投影仪!有次经济学课停电,教授直接抄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供求曲线,全班鼓掌——现在停电课就取消了,谁还受这罪?
3. 社交靠真人
Tinder还没发明,联谊会海报贴满宿舍走廊。周四晚上Robarts图书馆门口总聚着等人拼车的——去夜店要凑满4个人才划算。现在学生都刷交友软件,我侄女说她们约会前先查对方LinkedIn,我们当年顶多对方Facebook照片。
4. 打工是常态
中国留学生不是在奶茶店摇珍珠,就是在中餐馆端盘子。我同学号称"中区唐人街活地图",其实就因为他送外卖跑遍所有小巷。现在学生说实习要"专业相关",我们那会儿觉得能赚现金就是好工!
5. 科技原始得可爱
交作业要打印出来塞教授信箱,查成绩得输学生号+生日登陆神秘系统。有次全校邮箱崩溃,教授举着喇叭在Convocation Hall喊:"期中考试推迟!"——现在Teams上教授发个表情包全班都知道了。
6. 冬天格外难熬
那时候地铁站到校园的PATH地下通道还没修通,冬天裹着羽绒服在Queen's Park踩雪狂奔是日常。现在看学弟妹们穿着单鞋从地下直通教室,真想穿越回去给自己送条秋裤。
站在2023年回望,2009年的多大像本褪色的相册:笨拙、热闹、带着点手忙脚乱的生机。前两天路过UC食堂,听见新生抱怨"这WiFi怎么才200Mbps",突然想起当年举着笔记本电脑满楼找信号的日子——原来我们早就是时代的化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