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五初六宜和忌是什么

小编

朋友们,是不是总觉得过年过了正月初四,那股子紧锣密鼓的劲儿就松下来了?其实啊,这年味儿可还没散呢!尤其是紧挨着的正月初五和初六,老祖宗可是给它们安排了不少“重头戏”,里面的讲究和忌讳多得是,搞明白了这些,才算没白过这个年!咱们今儿就一块儿来聊聊,这正月初五和初六,到底都有些什么宜和忌?

正月初五初六宜和忌是什么

破旧迎新迎财神:详解正月初五初六的年节密码

🧨 正月初五:“破五”迎财,送走穷气

为啥叫“破五”呢? 这可不是说初五这天要打破啥东西,它的意思啊,是到了这一天,从大年初一开始的那么多禁忌和规矩,终于可以打破、可以解除啦!比如之前不能扫地、不能动剪刀、不能用生米做饭之类的,过了初五就百无禁忌了。这就像是给春节的规矩画上了一个句号,大家都能松口气,所以叫“破五”。

那么,初五这天到底该干点啥才能讨个新年的好彩头呢?老黄历上和民间习俗里讲究可不少:

放鞭炮,崩穷神:这可是初五早上的头等大事!家家户户天不亮就起床,拿着鞭炮从屋里往外放,边放边往门外走。老人们说,这能把过去一年积攒的一切不吉利的东西、什么穷气晦气啊,都轰得远远的,尤其那种响两声的“二踢脚”,叫做“崩穷”,特别受欢迎。

吃饺子,捏小人嘴:北方的大部分地区,初五的饭桌上绝对少不了饺子。但这一天的饺子可不止是好吃,它还有个特别的任务——“捏小人嘴”!因为包饺子的时候,要用手一下一下地捏紧饺子边,这寓意着把喜欢说闲话、使绊子的小人的嘴巴给捏住,让新的一年里耳根清净,少惹是非。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里包上、蜜枣或者红糖,谁吃到了就预示着新年会发财、好运早来、日子甜蜜。

大扫除,送穷土:从年三十到初四,垃圾可不能随便倒出去,说是会把财气倒掉。但到了初五,就得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了!把屋里积攒了几天的垃圾统统扫出门,然后点上一个大爆竹,轰隆一声,仪式感满满,这叫 “送穷” ,把“穷鬼”彻底赶跑,祈祷新的一年富裕兴旺。

除了这些要主动去做的,初五还有些事儿是最好别碰的,也就是“忌”:

忌串门走亲戚:老话说得好,初五这天妇女们是不出门的,上了年纪的人也忌讳这一天去别人家串门。为啥呢?有个传说跟姜太公封他老婆为穷神有关,而且令她“见破即归”,人们为了避开穷神,就不串门,免得把穷气带到别人家或者遇到穷神。虽然现在看可能有点对女性不太尊重,但图个吉利,很多人还是愿意遵守这个老例儿。

忌动土、开市:按照老黄历,这一天不适合开始动工修建房屋,也不适合开店营业。因为初五虽然是“破五”,但更是迎接财神的关键日子,大家的活动重心都放在祭祀祈福上,求的是安稳接财,大规模的动工和开业通常会安排在初六之后。

💰 初五的重头戏:接财神!

说到初五,最最核心的主题其实是这个——接财神! 民间普遍认为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诞辰。这五路财神,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路,寓意是出门走哪条路都能发财,财源能从各个方向涌进来。

所以你看,但凡是做生意的,或者盼着新年有好财运的家庭,都对这事儿特别上心。怎么接呢?规矩还挺多:

要抢早:接财神讲究“抢路头”,就是比别人家都早,这样才能先把真神、好运接到自己家。所以很多人家是在初四晚上刚过十一点(子时)就开始了,准备好丰盛的祭品,焚香放鞭炮,迎接财神。

供品有讲究:祭品通常会有羊头和鲤鱼。供羊头取意“吉祥”(羊谐音“祥”),供鲤鱼则是图个“年年有余”的好彩头。大家满心希望地觉得,只要诚心把财神爷接进门,新的一年肯定能大发利市。

你看,光是初五这一天,就从早忙到晚,又是放炮又是包饺子还要大扫除和接财神,这年过得是不是一点都没闲着?

🧹 正月初六:送穷出门,开市大利

忙完了初五的“破”与“接”,初六的主题就变成了“”和“”。

初六最主要的习俗,叫做“送穷”。前几天,尤其是初五,不是刚把家里的“穷气”轰出去吗?初六就是要把这个仪式彻底完成,把象征穷困和不好的东西统统送走。具体怎么做呢?

彻底清扫,扔穷鬼:初六这天,要把家里特别是厕所等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,然后把扫出来的垃圾,连同门上过年贴的挂笺等,一起扔到门外去,这叫 “送穷鬼” 。古人甚至还会用纸扎个“穷妇人”像,背着个纸袋,把屋里的秽土扫进袋子,然后拿出去烧掉炸掉,仪式感十足。

外出走走,行大运:初六也叫“马日”,是女娲造马的日子。古人觉得,马是奔跑的象征,所以这一天适合外出走动,尤其是到公园或者附近转转,最好能有意识地把路线走成一个圆圈,寓意着新一年“行大运”,万事顺利。

对于商家店铺来说,初六更是个大日子!按老规矩,年三十开始关门休市的店铺,大多会选择在初六这一天正式开市营业。开门前,要在门口贴上“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”的大红对联,有的还会摆上一大盆橘子,橘子越多越好,寓意“大吉大利”,可千万别空多橘少,那谐音可就变成“凶多吉少”了,意头不好。劈里啪啦的鞭炮一放,象征新一年的生意红红火火地开始了。

那么老黄历上初六的宜和忌又是咋说的呢?咱们也来看看:

:开工、开市、开张、嫁娶、祭祀、求医、解除等。看看,开业、开工排在前面,正是顺应了“送穷”后开启新工作的好兆头。

:搬家(移徙)、动土、修造、祈福、出行、安葬等。意思是这天虽然适合开业工作,但不适合大兴土木的建造、搬迁或者远行祈福这类活动,求的是一个平稳有序的开端。

🤔 现代生活中,这些习俗还重要吗?

聊了这么多老规矩,可能有些年轻朋友会觉得,这都什么年代了,还讲究这些?但李老师觉得啊,这些传统习俗背后,蕴含的其实是咱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朴素、最直接的向往和期盼。

“破五”的放鞭炮、大扫除,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“断舍离”,象征着告别旧日的疲惫和不快,轻装上阵迎接新的开始

“送穷”和“接财神”,更是直接把内心的愿望表达出来,希望新的一年能摆脱贫困,财富丰足

而商家选择初六“开市”,也体现了对新年生意兴隆的重视和期盼

这些仪式,给过年增添了浓浓的“年味”和积极的仪式感。就算我们现在不一定完全按照老规矩来,但理解其中的美好寓意,在初五初六这两天,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,心里想着把过去的烦恼都清空,规划一下新年的工作和生活,吃顿好的鼓励自己,或者小店选个日子开门放挂鞭炮……这些不都是挺好的吗? 这其实就是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一种很好的延续和变通啦。

💡 个人心得与建议

根据我自己的体验,对于怎么过好初五初六,有这么几个小建议想分享给大家:

1. 不必拘泥,但可有趣:不是说非得严格按老规矩来,比如现在城市里不能放鞭炮,那我们初五早上打开窗户,用手机播放一段热闹的鞭炮声,或者敲打锅盖弄出点响动,意思到了,图个乐呵,也挺好。核心是那份“除旧迎新”的心情。

2. “送穷”实际是整理心情:初六的“送穷”,完全可以变成一次家庭整理日。全家人一起动手,把不需要的旧物清理掉,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,心情也会跟着敞亮起来,这就是最好的“送穷”和迎接新开始的方式。

3. 寓意在心,不在形式:比如初五吃饺子,不一定非要包(尤其有老人小孩要注意安全),可以包个糖馅的,寓意生活甜蜜;或者就简单吃顿饺子,心里想着的是“捏合”家庭关系,避免口舌之争,这个寓意本身就很积极。

总之啊,传统年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咱们既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和智慧,也可以根据现代生活的节奏,用更灵活、更有意思的方式把它们传承下去,让过年不仅仅是大吃大喝,更有精神上的辞旧迎新和新年的美好盼头。

希望李老师整理的这些,能帮大家更了解正月初五初六的讲究,让咱们的这个年过得更明白、更有味儿!